子宮內膜的正常厚度是多少?

  

  在卵巢周期中,當卵巢內有卵泡發育及成熟時,在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宮內膜出現增生現象即增生期內膜。排卵後,在卵巢黃體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下,使增生的子宮內膜有分泌現象即分泌期內膜;卵巢內黃體退化後,由於雌激素及孕激素量的減少,子宮內膜失去了支持出現壞死和剝落,表現為月經來潮,此時稱月經期內膜。那麼什麼是子宮內膜增厚?子宮內膜的正常厚度是多少?

  子宮內膜分為基底層和功能層。基底層不受月經周期中卵巢激素變化的影響,在月經期不發生脫落;功能層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呈現周期性變化,月經期壞死脫落。因此,子宮內膜的厚度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值,它會隨著月經周期,而出現周期性變化 。我們以一個月經周期28天為例,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可分為三期:

  1、增生期:月經周期的第5一14日,相當於卵泡發育成熟階段。

  1)增生期早期:月經周期第5—7日。內膜的增生與修復在月經期即已開始。此期內膜較薄,僅l一2mm。腺上皮細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狀。間質較緻密,細胞呈星形。間質中的小動脈較直,壁薄。

  2)增生期中期:月經周期第8一10日。此期特徵是間質水腫明顯;腺體數增多、增長,呈彎曲形;腺上皮細胞增生活躍,細胞呈柱狀,且有分裂象。

  3)增生期晚期:月經周期第11一14日。此期內膜增厚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細胞呈高柱狀,腺上皮仍繼續生長,核分裂象增多,腺體更長,形成彎曲狀。間質細胞呈星狀,並相互結合成網狀;組織水腫明顯,小動脈略呈彎曲狀,管腔增大。

  ${FDPageBreak}

  2、分泌期:黃體形成後,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呈分泌反應。

  1)分泌期早期:月經周期第15—19日。此期內膜腺體更長,屈曲更明顯。腺上皮細胞的核下開始出現含糖原的小泡,稱核下空泡,為分泌早期的組織學特徵。

  2)分泌期中期:月經周期第20—23日。內膜較前更厚並呈鋸齒狀。腺體內的分泌上皮細胞頂端胞膜破裂,細胞內的糖原排人腺腔稱頂漿分泌。此期間質高度水腫、疏鬆,螺旋小動脈增生、捲曲。

  3)分泌期晚期:月經周期第24—28日。此期為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增厚呈海綿狀。內膜腺體開口面向官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間質更疏鬆、水腫,表面上皮細胞下的間質分化為肥大的蛻膜樣細胞。此期螺旋小動脈迅速增長超出內膜厚度,也更彎曲,血管管腔也擴張。分泌晚期時,子宮內膜的厚度約為5~6mm。

  3、月經期:月經周期第l一4日。

  此時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內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活化。前列腺素能刺激子宮肌層收縮而引起內膜功能層的螺旋小動脈持續痙攣,內膜血流減少。受損缺血的壞死組織面積逐漸擴大。組織變性、壞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血管破裂導致內膜底部血腫形成,促使組織壞死剝脫。變性、壞死的內膜與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經血。子宮內膜厚度可以達到8-10mm。月經的周期主要靠卵巢的激素來調節,如果卵巢激素紊亂,也必將引起月經的紊亂,子宮內膜也有相應的形態改變。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子宮內膜變化,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閉經和「功血」。需要及時到專科醫院治療。

  黃體酮又名孕酮,助孕素,為孕激素,在月經期可使子宮內膜腺體生長,子宮充血,內膜增厚,為受精卵的植入內膜作好準備。在受精卵植入後,則使之產生胎盤,同時減少妊娠子宮的興奮性、抑制其活動,以使胎兒安全生長。在與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促使乳房充分發育,為分泌乳汁作準備。此外,還能抑制卵巢排卵。適用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月經過多、閉經、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和晚期民腺癌等。用法根據病種而定。不良反應偶有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有時右致乳房脹痛。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男人到底是戀母還是蘿莉控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一般都喜歡和自己年齡相近的異性。但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喜歡比自己年紀的大很多或者是年紀小很多的人?對,我們說的就是戀母情結和蘿莉控。

每個血型最容易得什麼病?

眾所周知,血型是以A、B、O等三種遺傳因子的組合而決定的,大多根據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斷出以後出生的小寶寶可能出現的血型。那麼,你是否知道每個血型最容易得什麼病呢?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關於不同血型易得的疾病,以了解一下血型與健康的關係,有利於我們防病於未然。